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5603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机械、电力行业发展需要,掌握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调试、维护、技术改造、经营等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在机电一体化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制造、设备维护、调试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基本规格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制造企业所需的设备运用、调试、维护、技术改造、经营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为国家富强与祖国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健康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制造企业所需的设备运用、调试、维护、技术改造、经营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3.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学习和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4.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1.标准学制:3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最短为2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五、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28学分,方能毕业。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
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
课程平台 | 课程类别 | 学分及比例 | 学时及比例 |
学分 | 合计 | 比例(%) | 合计(%) | 学时 | 合计 | 比例(%) | 合计(%) |
通识教育 平台 | 公共必修课程 | 33 | 33 | 25.78 | 25.78 | 618 | 618 | 34.91 | 34.91 |
专业教育 平台 | 专业必修课程 | 46 | 46 | 35.94 | 35.94 | 846 | 846 | 47.80 | 47.80 |
素质能力拓展平台 | 公共选修课程 | 4 | 14 | 3.13 | 10.94 | 72 | 306 | 4.07 | 17.29 |
专业选修课程 | 10 | 7.81 | 234 | 13.22 |
实践教学平台 | 35 | 35 | 27.34 | 27.34 |
|
| 
|
|
合 计 | 128 | 100 | 1770 | 100 |
说明 | 实践教学42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为32.81%。其中,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训课7学分,实践教学平台35学分。 |
七、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学分、学时分布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理论+实践)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理论讲授 | 实践、实验(个数) |
公共必修课 程 | 思想政治理论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Z18310000001 | 42 | 42 | | 3 | 3 | 1 | 1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Z18310000004 | 72 | 54 | 18 | 3+1 | 4 | 2 | 1 | |
形势与政策 | Z18310000005 | 40 | 40 | | | 1 | 1-5 | 2 | 集中分散 |
外语基础 | 大学英语I | Z18030000001 | 56 | 56 | | 4 | 4 | 1 | 1 | 英语教育专业不开 |
大学英语II | Z18030000002 | 72 | 72 | | 4 | 4 | 2 | 1 |
大学英语III | Z18030000003 | 72 | 72 | | 4 | 4 | 3 | 1 |
体育与健康 | 大学体育I | Z18100000001 | 28 | 4 | 24 | 2 | 1 | 1 | 1 | |
大学体育II | Z18100000002 | 36 | 4 | 32 | 2 | 1 | 2 | 1 |
大学体育III | Z18100000003 | 36 | 4 | 32 | 2 | 1 | 3 | 1 |
大学体育IV | Z18100000004 | 36 | 4 | 32 | 2 | 1 | 4 | 1 |
信息技术基础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Z18080000001 | 56 | 28 | 28 | 2+2 | 3 | 1 | 1 | |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 Z18080000003 | 72 | 36 | 36 | 2+2 | 3 | 2 | 1 | 理工 |
指导与服务 |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Z18440000001 | 18 | 18 | | | 1 | 1-6 | 2 | 讲座辅导及网络课程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Z18440000002 | 18 | 18 | | | 1 | 1-6 | 2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Z18450000003 | 18 | 18 | | | 1 | 1-6 | 2 |
合 计 | 618 | 416 | 202 | | 33 | | | |
专业教育平台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理论+实践)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理论讲授 | 实践、实验(个数) |
专业必修课程 | 专业导论 | Z18161510001 | 14 | 14 | | 1 | 1 | 1 | 2 | |
高等数学 | Z18161510002 | 84 | 84 | | 6 | 6 | 1 | 1 | |
线性代数 | Z18161510003 | 42 | 42 | | 3 | 3 | 1 | 1 | |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I | Z18161510004 | 62 | 56 | 6(2) | 4 | 4 | 1 | 1 | |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II | Z18161510005 | 40 | 28 | 12(4) | 2 | 2 | 2 | 2 | |
工程力学 | Z18161510006 | 42 | 42 | | 3 | 2.5 | 2 | 1 | |
工程力学实验 | Z18161510007 | 18 | | 18(6) | 1 | 0.5 | 2 | 2 | |
电工电子技术 | Z18161510008 | 56 | 56 | | 4 | 3 | 2 | 1 | |
电工电子电子技术实验 | Z18161510009 | 18 | | 18(6) | 1 | 0.5 | 2 | 2 | |
工程材料 | Z18161510010 | 36 | 30 | 6(2) | 2 | 2 | 3 | 2 |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 Z18161510011 | 45 | 45 | | 3 | 2.5 | 3 | 1 |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 | Z18161510012 | 18 | | 18(6) | 1 | 0.5 | 3 | 2 |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 Z18161510013 | 45 | 45 | | 3 | 2.5 | 3 | 1 |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 | Z18161510014 | 18 | | 18(6) | 1 | 0.5 | 3 | 2 | |
电机与拖动基础 | Z18161510015 | 45 | 45 | | 3 | 2.5 | 3 | 1 | |
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 | Z18161510016 | 18 | | 18(6) | 1 | 0.5 | 3 | 2 | |
机械设计基础 | Z18161510017 | 65 | 56 | 9(3) | 4 | 3.5 | 4 | 1 | |
数控加工与编程 | Z18161510018 | 42 | 42 | | 3 | 2.5 | 4 | 1 | |
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验 | Z18161510019 | 18 | | 18(6) | 1 | 0.5 | 4 | 2 | |
电气控制与PLC | Z18161510020 | 42 | 42 | | 3 | 2.5 | 5 | 1 | |
电气控制与PLC实验 | Z18161510021 | 18 | | 18(6) | 1 | 0.5 | 5 | 2 |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Z18161510022 | 42 | 42 | | 3 | 2.5 | 5 | 1 | |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 | Z18161510023 | 18 | | 18(6) | 1 | 0.5 | 5 | 2 | |
合 计 | 846 | 669 | 177 | | 46 | | | |
素质能力拓展平台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理论+实践)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理论讲授 | 实践、实验(个数) |
公共选 修课程 | 须选修4学分,72学时。学生可选修学校提供的公共选修课程,也可选修网络课程。 | |
专业选修课程 | AutoCAD | Z18161511001 | 42 | | 42(14) | 3 | 1.5 | 2 | 2 | |
电子设计与实践 | Z18161511007 | 45 | | 45(15) | 3 | 1 | 3 | 2 | |
三维机械设计 | Z18161511002 | 45 | | 45(15) | 3 | 1 | 3 | 2 | |
电缆材料 | Z18161511003 | 42 | 42 | | 3 | 2.5 | 4 | 1 | |
电缆材料实验 | Z18161511004 | 18 | | 18(6) | 1 | 0.5 | 4 | 2 | |
电缆质量管理 | Z18161511005 | 42 | 42 | | 3 | 2.5 | 4 | 1 | |
电缆质量管理实验 | Z18161511006 | 18 | | 18(6) | 1 | 0.5 | 4 | 2 |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Z18161511008 | 42 | 42 | | 3 | 2.5 | 4 | 2 |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 Z18161511009 | 18 | | 18(6) | 1 | 0.5 | 4 | 2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Z18161511010 | 42 | 42 | | 3 | 2.5 | 4 | 2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 | Z18161511011 | 18 | | 18(6) | 1 | 0.5 | 4 | 2 | |
机械创新设计 | Z18161511011 | 51 | 28 | 14+9(3) | 2+1 | 2.5 | 4 | 2 | |
机电设备故障与维护 | Z18161511012 | 51 | 42 | 9(3) | 3 | 3 | 5 | 1 | |
CAD/CAM技术 | Z18161511013 | 56 | 28 | 28(14) | 2+2 | 2.5 | 5 | 2 | |
电缆工艺 | Z18161511014 | 42 | 42 | | 3 | 2.5 | 5 | 1 | |
电缆工艺实验 | Z18161511015 | 18 | | 18(6) | 1 | 0.5 | 5 | 2 | |
3D打印技术 | Z18161511016 | 42 | 28 | 14(7) | 2+1 | 2.5 | 5 | 2 | |
3D打印技术实验 | Z18161511017 | 18 | | 18(6) | 1 | 0.5 | 5 | 2 | |
EDA技术及应用 | Z18161511018 | 28 | 28 | | 2 | 1.5 | 5 | 2 | |
EDA技术及应用实验 | Z18161511019 | 18 | | 18(6) | 1 | 0.5 | 5 | 2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Z18161511020 | 51 | 42 | 9(3) | 3 | 2.5 | 5 | 2 | |
须选修10学分,其中理论课7学分,实验实训课3学分。 |
学生须选修该平台课程共14学分,306学时。 |
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总 学时 | 学时分配 | 周数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理论讲授 | 实践实验 |
集中实践 |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 Z18420041001 | | 24 | | 3 | 3 | 1 | 2 | |
金工实习 | Z18161541001 | | | | 2 | 2 | 2 | 2 | |
机械制图实训 | Z18161541002 | | | | 1 | 1 | 2 | 2 | |
AutoCAD实训 | Z18161541003 | | | | 1 | 1 | 2 | 2 | |
专业见习 | Z18161541004 | | | | 1 | 1 | 3 | 2 | |
电工实习 | Z18161541005 | | | | 2 | 2 | 3 | 2 | |
工程实训Ⅰ | Z18161541006 | | | | 2 | 2 | 4 | 2 | |
电子工艺实训 | Z18161541007 | | | | 2 | 2 | 4 | 2 | |
工程实训Ⅱ | Z18161541008 | | | | 2 | 2 | 5 | 2 | |
CAD/CAM实训 | Z18161541009 | | | | 2 | 2 | 5 | 2 | |
工程实训Ⅲ | Z18161541010 | | | | 8 | 8 | 6 | 2 | |
专业实习 | Z18161541011 | | | | 6 | 6 | 6 | 2 | |
社会实践 | Z18161541012 | | | | | 1 | 假期 | | |
创新实践 | 创新实践课程 | Z18161542001 | 32 | 18 | 14 | | 2 | | | |
合 计 | | | | | 35 | | | |
说明:1.第2学期安排有2周金工实习,1周机械制图实训,1周AutoCAD实训,理论课上课时间为14周。
2.第3学期安排有1周专业见习,2周电工实习,理论课上课时间为15周。
3.第4学期安排有2周电子工艺实训,2周工程实训Ⅰ,理论课上课时间为14周。
4.第5学期安排有2周工程实训Ⅱ,2周CAD/CAM实训,理论课上课时间为14周。
5.第6学期安排有8周工程实训Ⅲ。
八、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课程代码:Z18161510004、Z18161510005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工程制图的主要制图方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原理、立体的截切和相贯、组合体、轴测投影、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简介等。
2.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Z18161510008
课程简介:半导体器件、单级交流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与组合罗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
3.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代码:Z1816151001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测量技术基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螺纹配合的互换性、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圆锥配合的互换性、键与花键联接的互换性和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等。
4.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Z18161510017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学习研究一般工作条件和常用参数范围内的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及典型性特点。课程基本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概述,摩擦学基础知识,螺纹联接,轴毂联接,带传动,链传动,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轴,轴承,弹簧等。
5.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代码:Z18161510020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包括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电气控制技术,介绍电气控制中常用的低压电器、典型控制线路、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二部分为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介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西门子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指令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控制系统程序分析和设计方法。
6.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代码:Z18161511010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工艺和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线,并将与之有关的机床、刀具、夹具等有关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组建,内容包括切削过程及其控制、加工方法及装备、机械加工质量及控制、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等。
7.课程名称:电缆工艺 课程代码:Z18161511014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电线电缆行业铜铝的熔炼、轧制的基本原理;拉线及拉线机的基本原理、配模、退火原理及绞线的制造;塑料挤出机组及挤出理论;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制造;绕包原理及成缆、编织、铠装等电缆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