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子暑期三下乡(八)|李彦龙:归雁成行 乡村竞生辉

  张楠楠        2022-10-22        470

为深入了解当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一些地区的乡村发展情况,周口师范学院“百年奋斗今结果,乡村振兴做新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李彦龙于7月5日走进当地养老院通过与老人们深入交流进行了解。

个人简介

李彦龙,担任202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班长一职。大一下学期被评为“优秀部员”、第54期入党积极分子,在校时认真负责、谨慎协助完成学院工作。返乡后积极协助和支持家乡建设和防疫知识传播,为家乡更加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实践团队成员李彦龙来到了河南省周口市华耀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向该院内有过农村居住史的年迈老人进行乡村发展变化的了解。老人讲到 :“我们现在的生活完全归功于共产党的优秀领导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在乡村战略振兴之前,所有人的努力和劳动都难以让自己果腹,而且土地资源匮乏,粮食收益并不好,因此大家连吃顿饱饭都很是问题。”老爷爷继续说道:“不过好在我们党及时调整政策,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让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地可以种,一步一步完善人民的衣食住行四大问题。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也从小小的百余斤粮食进步到千余斤粮食,这是非常伟大的进步,这是让农民欣喜若狂的成果。”

新旧时代照片的对比令我们对时代的变迁感触颇深。曾经的农村一年到头都在忙着耕种,麦子玉米还有番薯轮番种植,天还没亮时就要起床浇水施肥,但在收获的季节里一家人也是食不果腹。但从影像中我们就已经可以感受到曾经的农村的艰苦条件。

现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不仅浇水施肥都轻松许多,粮食的产量也日益渐增。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饮食问题,多出的粮食还能让农民有一笔不小的收入,老爷爷提及现在的庄稼长势时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不仅在农业上,在交通方面极大的改善。“曾经中国人连水泥都难以制造,更不要提农村或城市里的沥青路了,连水泥都是稀缺的东西,但我们中国人善于学习和钻研的精神是不畏困难、让人钦佩的,因此我们在今天才能在这片曾经的泥泞土地上得到这样一份宁静又富有历史深意的对话。”老爷爷这样说到。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愿意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中华大地这片热土之上。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