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建设规划(2020-2023年)

  张楠楠        2019-12-30        13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建设规划(2020-2023年)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计划、 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本专业自2016年招生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构建“四平台”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又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 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学科竞赛活动、 志愿者活动、 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 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

3.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结合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校级课程课程2门,启动了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在教学手段方面 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二、指导思想

2020-2022年,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 以落实教育部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文件要求为出发点, 以“规范管理、 优化体系、加快改革、 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建设好一批省、校级、院级优质课程、示范课程;加大探究式课程、项目驱动式课程等课程教学改革力度;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课程中心资源库建设, 使学院课程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总体目标

2020-2022年,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重点来抓,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四平台”的课程结构体系;规范课程管理,严格课程准入,稳步推进课程整合;开展课程评估,开设三轮以上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建成一批优质课程、示范课程;加快推进探究式课程、项目驱动式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进程;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大力开展素质能力拓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以课程中心为平台, 加快优质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构建基于网络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四、主要任务

1. 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突出能力培养,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大力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 科学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 对课程质量进行全覆盖评价, 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和示范课程。 加强严格对新开课和教师上新课的管理。加强教研室对课程的管理。加强对教学进度、教案、试卷及分析、课程总结等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加强项目式示范课程建设与管理,确保其示范性。

2. 加强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学术水平高、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课程建设工作,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通过引进、顶岗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强教师实践能力; 增加具有行业背景和行业经验教师数量; 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和教学团队,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

3. 优化“四平台”课程体系,加大人文科技通识素质课程建设力度, 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夯实专业基础课程,精炼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延伸职业素养课程, 突出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 按照专业基础能力、 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设置实践环节, 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继续将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广泛开展素质能力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注重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及考核大纲的制(修)订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积极选用获国家规划教材或省部级优秀教材,提高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使用率 ,支持教师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自编教材(讲义)、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和习题集。

5.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行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 有效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加大课程中心资源库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和电子等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积极构建与新型教育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推动我院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6. 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包含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内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实验实训教师、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 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工程技术实际, 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7. 稳步推进课程考核改革。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制科学的课程考核大纲;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实现课程考核形式多元化;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做好过程考核记录,严格命题、审题、考核方式、评分、试卷分析与总结等考核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建立试题库。

8. 加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自己制作和使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快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搭建更多的网上教学平台,吸引更多地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五、保障措施

1. 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认真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形势与任务要求,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结合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和我院实际情况, 开展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理念大讨论,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

2. 重视课程建设教研教改,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动力,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为保证课程建设内容的不断更新,学院将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 以改革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为内容的研究项目, 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4. 健全课程评估机制,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体系和有效的评估机制;重视课程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及成果应用推广;开展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示范课程项目式教学课程的评估。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